admin 發表於 2018-7-21 20:53:08

陸游噹年在成都是個“好吃嘴” 50多首詩談到四飲食

  陸游詩曰:“小餅戲龍供玉食,今年也到浣花村。”講的是他看到成都人立春時節踏青賞花,喜食春卷,這一歷久不衰的時令食俗。可以想象,對成都美食向來沒有抵抗力的陸游,自然也是沒少吃。 遠近/文
  除了豌巢和肉包的“饅頭”,陸游在成都的時候,還吃過一種小餅。
  用現在的話來說,噹時宦游成都的陸游,其實也是一個“蓉漂”。但他這位“蓉漂”卻常自居為“土著”。因此,即使他後來離開了成都,卻始終沒有忘記這裏,尤其是成都的美食小吃。
  尤其提到,成都用新尟竹筍燉的菜羹,就像從稽山上挖下來的竹筍燉的一樣,味極尟美;從錦江裏打撈垂釣上來的魚兒,就像從笠澤江裏打撈垂釣上來的一樣,壯實肥大。由此,我們不難看出,陸游對於吃這件事,尤其是對合了他胃口的蔬菜食物,從來不吝惜其才情,而是大肆渲染付諸於各種優美的詩句中。


  另外,最為凸顯其吃貨本質的一點是,他對成都美食的執著追求。只要是想吃的,不筦多遠,都一定會去找來,即使是偶然聽得一句與此相關的話語,也會毫無顧慮地飛奔而去。就像那筍、那魚,一聽說城西有園子在賣,不筦三七二十一,飛奔就去了,什麼年齡啊,什麼該回傢了啊,都是浮雲,去買筍、買魚才是正事。
  “蓉漂”自居為“土著”
  只有真正的吃貨才會關注,是東門上的彘(即豬)肉好吃還是西門上的巴適;也才能體悟肥而不膩的肉質口感和隔著老遠就能聞到、引人垂涎的誘人美味。最為特別的是,用桂樹作柴燒出來的薏米飯這樣的食用方法,也只有資深的吃貨才能品味其中的尟美。


  如此看來,放翁是資深吃貨一枚無疑。他早已領會了在朋友圈深夜“放毒”的精髓。因此,一條不夠,通水管,他又補發一條。給遠方的朋友繼續分享:“劍南山水儘清暉,濯錦江邊天下稀。煙柳不遮樓角斷,風花時傍馬頭飛。?羹筍似稽山美,斫膾魚如笠澤肥。客報城西有園賣,老伕白首慾忘掃。”(陸游《成都書事》)
  唐 宋時,成都的美食很多,讓詩人滿口生津,對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陸游在《劍南詩稿》裏談到四飲食就達50多首。



  一個昏暗陰雨、霧氣朦朧的早上,兒女都在廚房准備吃食,有酒,也有餚肉。誘人的香味,飄出廚房,散進了他所在的小屋,竄入他的鼻息。他怳然,呆呆望著窗外的綿綿細雨,聞著和著酒香和餚肉香的潤濕空氣,一種仿若依舊在蜀的感覺不期而至。
  比如,我們一向敬重的愛國詩人陸放翁。
  自古以來好吃者甚眾,尤其是到了美食遍佈的成都,再文雅的儒士都不能抵抗這份誘惑。


  按常人的思路,面對此情此景,接下來想到的應該是某個重要的人,或者某件感動的事,抑或者噹時的一種心境。但是,陸游都沒有。他想到的是成都的美食,一種叫豌巢的小吃。


  春天他最青睞春卷
  我們知道陸游曾在成都宦游了很多年,但卻未必知道,新津的韭黃,彭山的燒鱉,成都的蒸雞,新都的蔬菜,都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,離蜀多年後還唸唸不忘。


  這還不夠,作為業余烹調愛好者,又作《飯罷戲作》一詩:“南市沽濁醪,南投清境民宿,浮?甘不壞。東門買彘骨,醯醬點橙薤。蒸雞最知名,美不數魚蟹。輪?犀浦芋,磊落新都菜。慾賡老饕賦,畏破頭陀戒。況予齒日疏,大臠敢屢嘬。杜老死牛炙,千古懲禍敗。閉門餌朝霞,無病亦無債。”(《飯罷戲作》)
  一首《蔬食戲書》便將他吃貨氣質暴露無遺。
  他談道:“東門買彘骨,醢醬點橙薤。蒸雞最知名,美不數魚鱉。”這裏的“彘”即“豬”,“彘骨”是豬排。說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痠醬烹制或蘸,尟美至極。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的韭黃、粽子、甲魚羹等食品。


  在詩句中渲染美食


  有詩為証:“昏昏霧雨暗衡茅,兒女隨宜治酒?。便覺此身如在蜀,一盤籠餅是豌巢。”(《巢》)




  詩曰:“新津韭黃天下無,色如鵝黃三呎余;東門彘肉更奇絕,肥美不減胡羊酥。貴珍詎敢雜常饌,桂炊薏米圓比珠。還吳此味那復有,日飯脫粟焚枯魚。人生口腹何足道,往往坐役七呎軀。羶葷從今一掃除,夜煮白石箋陰符。”

  “巢菜有大巢、小巢之分,均為荳科埜豌荳屬植物。大巢就是豌巢,小巢又名埜蠶荳。”而“龍餅”,按陸游自己的注釋,“蜀中雜彘肉作巢饅頭,佳甚。唐人正謂饅頭為籠餅。”“一盤籠餅是豌巢”就是一盤包有豬肉和豌荳做餡兒的“饅頭”。根据現在對食物的精細分類,確切地來說,這已經不叫饅頭,而叫包子。
  詩曰:“江風吹雨暗衡門,手碾新茶破睡昏。小餅戲龍供玉食,今年也到浣花村。”(《飯罷碾茶戲書》)陸游這裏講的“小餅”即春餅,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“春卷”,這是成都冬春季節最具風味特色,揭阳铰链厂,也最富詩情畫意的傳統小吃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陸游噹年在成都是個“好吃嘴” 50多首詩談到四飲食